正在举行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施耐德电气以“了不起的未来工业”为主题亮相,全方位展示其助力产业加速数智化和绿色化升级的创新实践。
据介绍,今年工博会,施耐德电气以七大主题展区全面展示其在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的创新实践,包括采油与炼化、精细化工与新材料、消费品制造、包装与物流、水处理与环保、垃圾/余热发电,以及公用工程与建筑等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
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成果接连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施耐德电气相继发布多款工业自动化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多家行业伙伴签署战略协议,并携手合作伙伴发布“5G+边缘计算”系列报告第三部 《开放自动化赋能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展现其在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方面的重要落地成果。
据介绍,该报告由施耐德电气携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胜锐盈科技有限公司、澜兔数界(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核心伙伴联合发布。报告系统性总结了施耐德电气近年来在开放自动化领域的实践成果,重点呈现软件定义自动化技术与工业蜂窝网络、边缘算力平台的最新融合成果,为智能工厂的产线管控、运营优化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路径,推动行业生态的协同发展。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表示,未来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数智化+绿色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这一进程既需要前沿技术的持续创新,更依赖能力集成、智能融合、跨界协同的新生态。“施耐德电气不仅致力于为产业价值链全场景提供创新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更将以开放自动化理念为核心,借助AI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构建工业新生态,助力中国工业实现提质增效与绿色低碳转型,为未来工业开创更多可能。”
中国市场是企业供应链“稳定器”与“创新源”
本届工博会现场,施耐德电气再次展现了其“中国中心”战略的深化成果,通过持续强化本地研发和深化生态伙伴共建,为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告诉记者,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品类的国家,有着完善齐备的供应链,因此施耐德电气中国供应链是企业全球供应链重要的基础稳定器,同时也是关键的创新源。
“之所以将中国市场称为创新源,是因其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汽车、5G应用、光伏等创新领域在中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土壤和应用案例。”张开鹏补充道。
企业的投入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据张开鹏介绍,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与本地化布局,例如北京亦庄工业园扩建和无锡新工业园将于今年底前竣工;厦门新工业园也将在明年落成,并将成为我们全球最大的中压生产基地,这些都将进一步强化我们在华整体布局,支持“中国中心”战略。
“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他说,目前,企业所有业务单元都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包括软件研发中心,加大对软件和数字化研发的投入;现已基本在中国形成了研产销一体、韧性、敏捷的供应链体系。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惠世界”的使命,中国市场也在全球布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今年初刚获评为端到端灯塔工厂。作为一家拥有30年历史的老工厂,该厂不断进行升级,整合并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将设备与智能能力赋能工人,来培育新一代生产力。“目前,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自动化率提高了20%,与五年前相比大幅提升。随着业务投入的增加,设备复用率提高了85%、生产速度提高了65%,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活力,施耐德电气正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聚焦工业领域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表示,“今年年初起,我们新发布的一系列的产品,均由中国研发驱动。这些产品在中国既有大量的应用落地场景,又有高效的供应链和低成本快速响应的支持,结合整个市场的技术成熟性以及供应链的成熟性,共同推动施耐德电气的创新技术在中国市场快速打磨升级,最终形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中国凭借广阔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配套、强韧的供应链体系,以及AI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已成为全球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深耕中国38年来,施耐德电气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与支持者。在工业领域,我们聚焦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需求,以覆盖全价值链的数智化能力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智造’进一步提质增效,与合作伙伴共创高效与可持续的工业未来。”